美国a级rapper_91午夜剧场_被丈夫的上司连续侵犯_欧美三级一区二区

你的位置:首頁 >

春節前這28部新電梯都用上了 居民的承諾兌現了-倍加信

2025/2/17 16:13:25點擊:
1月25日,隨著最后8部新電梯通電運行,豐臺區洋橋北里和翠林小區兩大社區總計28臺新電梯全部完成更新換代。在工程開始之初,豐臺區房管中心西羅園分中心對社區居民許下“年前結束施工、完成驗收”的承諾也順利兌現。對于兩大直管公房小區來說,這無疑是春節前夕的一個重大利好消息。


完成28部電梯的更新換代任務,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兒。為此,豐臺區房管中心西羅園分中心的工作人員下足了苦功夫、細功夫,不但保質保量如期完成了工作,同時,也將電梯更換期間給居民帶來的出行影響降到了最低。


131天里的老梯特護


在洋橋北里18號樓,記者對完成更換后的電梯進行了實地體驗。與老電梯相比,如今的電梯更加明亮,增設的多種無障礙設施也更加貼心。剛一打開電梯門,記者就在迎面的墻壁上看到了一面鏡子。這面鏡子名為“測試距離輔助鏡”,是專門為坐輪椅的居民設立的,當居民自己乘輪椅坐電梯時,不用轉身就可以確認輪椅與電梯出入口的位置以及目前的樓層位置。


頂層一位住戶告訴記者,與老電梯相比,現在的電梯運行時明顯安靜了不少。“機房就在我們頂層,原來老電梯一動,隔著墻都能聽到嗡嗡聲,更換完電梯后,這樣的聲音再也聽不到了。”


煥然一新,樓里的新電梯贏得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。其實,老樓換新梯,要面臨的困難不少,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使得整體工程甚至比一項新建工程還要復雜。去年7月,施工人員在完成對洋橋北里16號樓老電梯的拆除后發現,電梯原有井道的歪斜程度遠遠超出了預期。


井道垂直偏差過大,原本定制好的電梯即便完成安裝也肯定無法通過驗收。為了克服這一難題,豐臺區房管中心技術部、西羅園分中心、施工單位、監理等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絞盡腦汁,根據現場情況不斷調整方案,在經歷了131天的工期后,使得16號樓電梯的更換工程順利完成。


西羅園分中心設備器材部部長劉寧回憶,當初16號樓的井道垂直偏差最大的地方接近200毫米,屬于嚴重傾斜,如果按照原有計劃進行安裝,電梯主梁無法嵌入墻內,電梯不安全更無法通過驗收。“當時我們與電梯生產廠家進行了溝通,對方答應重新為我們設計、生產一款符合16號樓現狀的非標電梯及相關配件。”


然而,重新生產設計勢必需要更多的時間。原本6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的工程被迫延長至131天。16號樓一共有兩部電梯,使用年限都遠超15年,如今一部電梯已經拆除正在等待安裝,另一部“老爺梯”就成了全樓住戶出行的唯一希望。


在長達131天的工期內,16號樓僅存的一部電梯每天24小時連軸轉,承擔起了工程期間全樓住戶的出行任務,這與駐場維修師傅張平的努力密不可分。


自打16號樓的一部電梯開始更新工程后,張平就對僅存的另一部電梯開啟了“特護”模式:電梯的制動器狀態如何、曳引機是否存在噪音、轎門層門是否有關閉不嚴的情況……針對18處重點部位、設備,張平每天至少3次巡檢。


特寫·1


來自透析老人的感謝信


去年9月,按計劃西羅園老電梯換新工程進入第二階段,這一期將繼續完成10部電梯的拆除及安裝。12號樓作為少數幾個“單梯樓”被列在這一計劃里,得知此消息后,李阿姨犯了愁:“我每周三次透析,可怎么爬上樓啊?” 李阿姨是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,由于疾病每周需要多次往返醫院做透析,電梯是這位老人上下樓的唯一依賴。


“‘單梯樓’是我們所有工程開展中最頭疼的部分,因為一旦電梯換新,意味著全樓百余戶居民在接下來的近60天里,必須爬樓回家。”劉寧說。在全部28部電梯里,涉及12號樓這種“單梯樓”的共有6個,雖然李阿姨的情況屬于個別現象,但在前期制定方案時,有心人就把這樣的特殊情況考慮在內了——一支由產權方、居委會、施工方自發組成的20多人應急救援隊24小時隨時待命。


去年9月13日,12號樓按計劃封閉了老電梯,第二天是個周五,正是李阿姨去醫院透析的日子,一般她習慣一大早出發,中午回來。上午10點50分,5位救援隊成員在李阿姨家樓下集合,半小時后把李阿姨從出租車上扶下來,便開始爬樓。


“如果不是親身體會,你不知道對一個透析老人來說上樓有多難。” 洋橋北里社區居委會主任昌濤參與了這次行動,由于樓道寬度有限,一次只能一人攙扶老人,5個人輪番上陣,后面的人為老人提著小板凳,每到一個平層都會讓李阿姨坐下來休息一下,10層樓往往要爬半個多小時,而這個過程中,昌濤他們感受最多的是老人的不易。


“坐輪椅的人需要外出,獨居老人需要吃飯,突發火災需要疏解人群……這些事兒都得有人幫忙做。”昌濤道出了這支救援隊成立的初衷。參與救援完全是自愿原則,成員往往還擔任著繁重的電梯換新工作。不過在他們的配合下,持續半年的施工得以順利開展,救援隊也在居民心中樹起了威信。


就這樣,每周三次,在工期60天里,救援隊護送李阿姨上下樓20多次。老人不勝感激,用顫巍巍的手寫下了一封感謝信,她寫道:“我是個靠透析活命的人,因修電梯感受到職工給予的溫暖……這讓我體會了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一切工作為百姓服務,再次對辛苦的工人師傅表示衷心感謝,對貴公司的決策表示感謝。


”感謝信遞到了劉寧的手里,他作為產權方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救援隊成員,他用手機拍下了這封信,并保存在手機里,時刻警醒自己:“換電梯是好事兒,得把這好事兒做好,凡事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準沒錯!”




特寫·2


首批電梯卸貨就卸了3天


張先生也是洋橋北里社區的一位居民,要不是那天加班到下半夜2點才回家,他或許不知道為了給老樓更換電梯需要這么多人熬夜費心。


去年11月中下旬,正是北京最冷的那幾天,西羅園老電梯換新工程進入最后一個批次的施工。按計劃,夜里12點拉著電梯及配件的4輛大卡車應該能夠抵達小區南門,劉寧穿著軍大衣走到29號樓旁邊的卸貨地點,月黑風高,卡車還沒有抵達的跡象。一通電話劃破了夜空的寧靜,劉寧獲知大貨車要在凌晨2點才能抵達。


“13米的車能裝下2部電梯及配件,像9.5米長的車就只能裝下1部了。”劉寧說,最后這8部電梯安裝完就可以兌現“28部老電梯年底前完工”的承諾了!凌晨2點,大貨車終于抵達,在場裝卸的工人開始忙活起來,車上大大小小的箱子,最大的有七八米長,先卸哪個后卸哪個都有說道兒,現場工人各司其職。


“第一批電梯到的時候,我們卸了3天,這是因為早上7點前大貨車必須要退出五環,沒卸完也得拉走。”劉寧說。起初為了保證安全、精確,他與同事用尺子一米一米丈量大貨車的行進路程。由于小區內外道路通行條件有限,無處掉頭,卡車需要原路倒出正門,再沿著小區正門外的單行線繼續倒出幾百米的距離才能正常行駛,全程每個點位都需要布置人手,必要時還要事先協調私家車車主挪車。


“為了安電梯,不知道熬了多少個夜。”在劉寧辦公桌上有一張A4紙,記錄了這28部電梯從開工到運行的時間,第一批平均施工天數69.1天,第二批為72.4天,第三批47.5天。不難發現,第三批平均施工天數大幅減少,劉寧說,這是工人們犧牲休息時間搶來的。


為了讓全部居民用上新電梯過年,負責第三批施工的工人們一致同意工期內停休,這才在保證質量、防止擾民并控制工作負荷的節奏下縮短了工期。“眾人拾柴火焰高,工期長達六個半月,截至1月25日所有電梯完成驗收投入使用,我們給居民的承諾終于兌現了。”劉寧平靜地說。


項目背景


豐臺區直管公房高層樓房共有46棟,電梯98臺,這些電梯中,絕大多數的使用年限都超過15年,有的甚至超過了30年。從2016年10月開始,豐臺區房管中心針對這些“高齡電梯”啟動了換新計劃,2017年項目一期已更新電梯48臺,去年的二期工程計劃更新電梯50臺。其中,洋橋北里和翠林小區兩大社區涉及更新的數量達28臺,是此次二期工程中數量最多的社區。
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



倍加信,傾力于電梯刷卡系統技術的研發,用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鑄就產品品質,為用戶提供更便捷舒適的智慧化服務。倍加信堅持用嚴謹的工作態度,思變的工作能力,用心給予客戶更舒適的服務。全球已有5萬余部搭載了“倍加信心”的電梯設備夜以繼日的穩定運行,倍加信已和國內多家電梯公司、維保單位達成合作。


截止2018年底,倍加信梯控已進入中國300多個城市,適用于一線、二線、三線所有電梯品牌,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。